目标与任务
  •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0-08-11 09:44:55]

1、优生优育,预防为主:虽然儿童孤独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识,但是迄今为止,儿童孤独症还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这种发育障碍可能缘于多种病因导致的大脑发育缺陷,而且这种发育缺陷在胚胎的一定发育阶段即可能形成,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外,均没有有效预防和产前诊断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加强优生优育,做好孕前和产前咨询和保健对孤独症的预防还是至关重要的。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研究证实,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与儿童孤独症的预后效果呈正相关,0-6岁、特别是3岁前的干预最为有效。

目前普遍认为,最早在一岁时就可以确诊孤独症,所以在儿科医生中普及关于孤独症的早期标志性症状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对孤独症进行初步筛查,从而使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对症的康复训练对于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3、科学干预,社会融合:近年来国际社会在进行社会福利观念改革和政策调整过程中,明确提出让孤独症患者融入社会、走向主流化的主张。面对孤独症患者这个终身难以康复的人群,提出不是要他们适应社会,而是社会要适应他们的需要,形成全社会的支持系统的社会政策思想。

这个体系一要为孤独症儿童进入正规学校提供支持;二要为孤独症儿童进入社区康复提供支持;三要为到了就业年龄的孤独症患者提供就业辅导和就业陪伴的支持;四要为他们的医疗和养老提供社会保障支持。

但是,目前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治疗和干预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如:早期筛查没有普及,诊断和干预的专业队伍非常匮乏,康复机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资格认证等。因此,呼吁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儿童孤独症这一群体。应建立早期筛查系统,如:将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列入儿童保健的常规服务内容之中;应建立良好的转诊制度和通道,使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应培养越来越多的儿童精神科医师,并加强对儿科、儿保和儿童神经科医师的培训;应制定和规范儿童孤独症的诊疗常规、康复标准,使得可疑儿童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干预;应发展康复机构行业指导和行业管理的政策,加强康复机构的权威认证,加强特殊教育及专业康复队伍的培训和教师从业资格的认证,使患儿得到及时、科学、充分的教育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孤独症儿童得到真正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