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行为竟是孩子社交无能的原因?!
  •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8-12-14 10:14:55]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患者的两个表现: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自闭症的两个表现,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刻板行为或者说规律性的行为,或许可能是导致社交障碍的原因。

 

 

自闭症儿童虽然确实与普通孩子的思维“只是不同,没有对错”,但目前学界基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存在有生理上的缺陷与障碍的。

首先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来看,目前最新的第五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ASD的诊断标准从原先的“三条金标准”改为两条,删除了“语言障碍”这一项,具体的叙述是:

1)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

2)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第一条体现的是自闭症的孩子非常的“高冷”,很少跟人互动,很少回应你的话,连眼神交流也非常少。他们沉浸在自己在做的事情上,对“社交”的概念几乎为零。当然在此说的基本上是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的表现,有些比较轻的、只是有一些自闭倾向的患者,他们在社交上的障碍也会较少一些。但基本上,自闭症患者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交缺陷,他们要习得必须的社会化行为,也会比常人困难很多。

 

而第二条大家可能有很多更直观的了解,像《雨人》里面主人公的生活规律必须按时按点,对数字有极其强烈的执着。但自闭症患者并不都是天才,他们大多数的智商是低于平均值的,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存在“孤岛智力”:在某个很专精的领域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则很欠缺。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由互动反馈来调整的。比方说小孩子做了错事,家长的批评责罚让他们明白这样的事是错的、是不可以再做的。但是现在有一些研究关注自闭症患者的奖赏环路(reward circuitry),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异常。

一项纵向研究的实验对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和没有患病的孩子进行了MRI的大脑结构扫描,结果发现自闭症的孩子其纹状体(striatum)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的孩子。纹状体是大脑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脑区内含有许多很重要的核团,并且是多巴胺受体的一个很关键的区域,对于运动控制、学习记忆、认知调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纹状体过于“冗余”的增生,很有可能是与自闭症患者的“刻板行为”间互相强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是某种行为强化了大脑中的这一反馈,而这种反馈机制反过来进一步去强化这个行为,最终导致患者始终执着于某一个很特定的行为。

大体来说就是下面这张图:

 

也就是说,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奖赏机制上存在着某种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的异常,正是这些异常造成了自闭症患者在社交、兴趣上的一系列障碍

目前较受大家认可的一个说法是:由于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都比较有规律,这些以规律呈现的事情更容易得到强化,并转化为固定的行为与狭隘的兴趣;而社交行为则是多样的、难以预测的,因而得不到反馈强化,这也就造成了自闭症患者社交上的欠缺。

也就是说,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奖赏机制上存在异常,正是这些异常使得有规律的刻板行为得到了强化,而对于无规律的社交行为,则带来了一系列障碍。

不过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自闭症相关的大脑研究还很不够,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各种结果,或者说各种异常,而对于造成这些异常的原因目前并不知道,所以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病理研究上的大突破。这样,针对这些异常,我们就会有更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了。

 

相关文献:

Langen, M., Bos, D., Noordermeer, S. D., Nederveen, H., van Engeland, H., & Durston, S. (2014).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iatum are involved in repetitive behavior in autism. Biological psychiatry, 76(5), 405-411.

Kohls, G., Yerys, B. E., & Schultz, R. T. (2014). Striatal development in autism: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the reward circuitry. Commentary. Biol Psychiatry, 76(5), 358-9.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