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视觉提示,自闭症孩子也能做好自我管理!
  •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9-01-16 15:23:43]

 

 

每一个孤独症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或是行为模式,或是其他方面。但在思维逻辑上,大多数孩子有着共性:

 

1. 难于理解物与物、物与环境、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及转换;

2. 对于具体化的内容相对容易掌握,而对于抽象概念却不能很清楚的了解。

 

这些问题对于孩子自己和家长都会造成一些困扰,例如孩子无法理解“时间观念”,也就意味着他无法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有时甚至连“等待”都无法完成,随之而来的就是愁人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如果想要孩子更清楚容易地了解抽象概念“到底是什么”,就需要将这些概念“具体化”,经过“转换”的概念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视觉提示就是一种最为常见且实用的“转换”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经过科学循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抽象概念(时间安排、空间规划、环境规则、日常行程等)用具体、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可视化计时器、区域分割线、规则提示牌、日程安排表等,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相应的概念。

 

在康复机构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视觉提示有着很多的体现,特别是在康复机构中。

 

例如:不同班级的门上会相应的贴上班内小朋友的照片(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应去的班级);排队的区域内会贴上一条“队列线”(提示小朋友应站的位置);用彩色胶带划分房间区域(如蓝胶带圈出游戏区,黄胶带圈出工作区)等,都很明确地提醒着孩子不同区域的功能。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讲,用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代替繁琐啰嗦的语言,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当有效沟通的频率增加后,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也会随之减少。

 

在家庭中的使用

 

视觉提示在家庭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在家庭环境中更需要建立一些直观的“提示”来指导孩子的日常活动。下面从几个方面给家长们出出招:

 

一、时间概念

 

时间时间真奇妙,看不到,摸不着,但如此“神秘”的时间却拥有着各种“量”:

 

—— 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

——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白天、黑夜;

—— 先、然后、再、最后、现在、刚才、等一下、马上;

 

如果在孩子并不理解“时间是什么”的前提下,使用具体的时间来约束他们,是很容易激发矛盾的。

 

① 孩子在玩小火车,并且玩的很开心,但是午饭时间已经到了,妈妈喊了好几次“来吃饭”孩子都没有反应,于是妈妈走到孩子面前拿过小火车说“一会儿再玩,先吃饭”,孩子看到小火车被拿走哇哇的哭,妈妈更急了“现在不许玩了,等会吃完饭再玩”,孩子继续哭闹着,声音越来越大。画面顿时从开开心心地玩儿“唰”地一下变成撕心裂肺地哭。

 

② 孩子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和家长做一番斗争——“我不上学不上学”,这时妈妈走过来解释着“宝宝呀,我们今天得去上学,明天后天也要上学,然后就能在家休息啦”,孩子不理会妈妈的话继续哭着,最后还是在拉扯中被送去学校。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多数都是以孩子哭、闹、耍收场。

 

对于① 的情况出现时,可以尝试使用“先后卡”,当孩子完成家长要求的某件事情后,可以马上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以此为例,孩子可以根据这个视觉提示明白自己吃完饭后可以继续玩小火车。一张先后转换卡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去吃饭,并且饭后可以继续开心地玩小火车。少了哭闹,多了笑容,家长也不需要反复重复“等会、一会”之类的词,避免了情绪激动,多了些轻松。

 

对于② 的情况,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个日历,如图所示:

 


将周六日、节假日等“休息、不需要上学”的时间用彩色笔标出。以图为例,告诉孩子“绿色的格子是在家休息的时间”,则其他未标色的方格都是上学时间。

 

另外,当每一天结束后,可以在格子内画个简单的表情/符号/贴贴纸等,既用它们来标示出“今天”已经结束,同时也顺便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能力及参与能力,增加趣味性,一举好几得。


如果和孩子约好这周或这个月某天要外出做什么事情,也可以在日历内标示出来,这种直观的视觉提示也在无形中培养着孩子的等待能力。

 

二、空间收纳

 

积木撒的到处都是,小车东一辆西一辆,袜子衣服沙发也有床上也有……这些令人抓狂的“东西乱放”在家里经常发生。孩子乐此不疲地“挥霍”着,家长鞍前马后地“收拾”着。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虽可以按照功能玩玩具,心情愉悦地享受玩的过程,但对于玩耍后的“战场”却没有收拾、归位的意识;或者是尽管可以穿衣服,并且穿的较为整齐,但孩子却不知道身上的衣服是从哪里拿来的,更不知道脱下来的衣服要放到哪里去。

 

类似的问题源于一个根本原因,大多数孤独症孩子的空间感比较差,在一个很宽泛的空间前提下,缺少对物品的规划、组织能力,所以与之相关的自理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运用视觉提示可以很好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将玩具分类放在一些盒子里,每个盒子外贴上盒内相应玩具的图片,在每次孩子玩完玩具后引导孩子“看着盒子上的图片提示”将玩具收拾起来,并在结束后强化“收拾”的行为。

 

 

 

对于衣服的收纳,可以在衣柜内的某一层贴上胶条作为分隔线,或用整理篮分隔出这层的空间,并在隔板/整理篮上贴好相应的衣服图片。比如分为三个空间,依次贴上内衣裤袜子、上衣、裤子的图片作为提示,然后引导孩子将自己的衣服放在相应的区域内。

 


这样的直观的提示让孩子对空间分区及收纳物品有了明确的了解,随着熟练度增加,孩子与之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会稳步提高。

 

三、区域规则

 

“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舒适、放松的环境,身心可以放松,行为却万万放松不得。


“回家后要换鞋子,个人物品放置好,

饭前便后勤洗手,用完厕所冲马桶,

吃饭时请坐椅子,垃圾扔到垃圾筒……”

 

这几点是常见的家庭小规则,需要家庭中的每个家庭成员都遵守,孩子也不例外。在执行这些规则时,往往方法出了问题,比如

 

“咱们到家啦,一会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孩子跑进有玩具的屋里) “哎!你跑屋里干嘛去,快出来换鞋,快点啊!快过来,屋里的地都被你弄脏了。。。算了,一会我再擦吧…”

 

“宝宝你上完厕所冲马桶了吗,快去冲了把,要不味道不好闻”(孩子无动于衷) “你怎么还不去…先把马桶冲了再玩…哎,还是我去吧。”

 

“这个零食袋别随地扔,多脏,去扔垃圾桶里。”(孩子继续吃着手里的零食) “快点扔到垃圾桶里,都多大了还不知道把垃圾扔哪,哎,还得我帮忙…”

 

家长苦口婆心地说了好多好多“孩子需要去做的事”,但更多情况下孩子的反应是没有反应,继续做着当下更感兴趣的事,结果就变成了家长既费心,并且更费力的完成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换种方式吧!


把每个区域内需要遵守的小规则,做成视觉提示卡固定在相应的环境中,引导孩子通过看视觉提示逐步做到自己完成应做的事情。


 


例如:冲马桶这件事,在马桶按钮上方放置一张“上厕所后请冲水”的文字或图片的提示来提醒着孩子“记得冲水”,还可以加个箭头来明确按钮的位置,简单明确,并且图片贴在那里每次如厕后都能看到,家长能少提醒几次,省力又省心。

 

四、日程/步骤

 

日程安排表/步骤分解表是视觉提示应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孩子在家里的做的事情都可以用图片排列出来,例如起床到上学间的晨间时光就可以这样安排:

 

节选自《生活自理卡片》


晚间、周末的时间都可以这样按事件划分,这里就不再多说。

 

节选自《生活自理卡片》


步骤分解图,是用来将一个内容稍复杂的活动按步骤划分好,再按发展顺序排列出来的一种提示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小的分解图就像说明书一样指引着他“下一步要做什么”,随着体验/练习次数的增加,这项活动的熟练度会越来越高。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能力的泛化

 

孩子在家中习得了某些规则与技能后,并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些内容,这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多去其他的环境中泛化这些学到的技能,遵守其他环境中相应的规则。


为了方便泛化,可以准备一些常会用到且方便携带的卡片


例如:孩子已经知道在家如厕后需要冲水,那么到了客人家或公共区域的卫生间方便完之后,也需要冲水。可以在其上厕所之前就出示一下“冲水卡”来提醒孩子做这件事。


再比如:“排队”卡可以在购物排队结账时作为提示,也可以在上公车时作为提醒;“轻声说话”的图卡既能在家里需要孩子稍安静时使用,也能在去电影院时出示、提醒。

 

★能力的维持

 

视觉提示虽然能为孩子带来很好的体验与结果,但它也是一种辅助方式,无论任何辅助,在使用的一开始,就要想到今后要如何撤销。视觉提示也应要有逐渐撤消的过程,例如:

 

1.步骤简化——如果一个活动可分为七个步骤,那在这一套步骤呈现一段时间并且孩子已经相对可以熟练完成的时候,可以尝试将七张图减至五张图,最后减至三张图,逐渐减少提示。

 

2.提示简化——例如划分衣柜的分隔线,可以一开始先使用略宽的胶带,一段时间后将胶带裁细,最后将细线裁至虚线。

 

3.时间简化——在提示卡的呈现时间上降低持续时间。从每天都放提示卡,逐渐过渡到每周一、三、五、日出示,二、四、六不出示。

 

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 做提示卡最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各种图片,这些图片可以是实景拍照,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无论来源是什么,请一定保证图片色彩鲜明,图案清晰,内容指向明确。


2. 提示卡呈现方式可以是图片、图片文字相结合、文字,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适合他的方式

 

3. 成品卡片的大小要与孩子手的大小相匹配,卡片过大拿着不方便,卡片中图案所呈现的比例也需要关注,图案过小容易让孩子不能准确的找到图片所有提示的内容。

 

4. 给卡片穿衣服——塑封。塑封膜可以有效的保护卡片,延长使用寿命。如果觉得塑封过于麻烦,也可以尝试用透明胶带给卡片穿件“外套”。塑封、裁切后的卡片边角有些扎手,记得用剪刀或圆角器处理一下,以免伤到孩子。

 

5. 将做好的卡片贴在墙上或其他地方时少不了这位功臣——魔术贴。它方便固定、取下卡片,并且可以长时间反复使用,同时“撕”的动作也是孩子精细动作的练习。

 

6. 视觉提示摆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日程安排表通常会放在家中固定的位置,而步骤分解表要放在此活动会发生的区域内,才能更有针对性。

 

7. 在布置视觉提示时,图片所放置的高度要在孩子视平线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孩子观察图片内容从而产生有偏差的行为。

 ​

视觉提示虽然是个好方法,但它能否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例如:


能否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实施视觉提示;

能否根据孩子能力的变化将流程展现方式、步骤做出相应调整等,

这些都与最终产生的效果息息相关。

 

所以多多了解您的孩子,设计出适合他发展的提示方式尤为重要。接下来就是坚持下去,静待花开。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